单纯性高度近视是否有危险

2025-08-23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张传伟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单纯性高度近视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其主要风险在于可能引发眼底病变及其他相关并发症。高度近视患者应关注自身眼部健康,定期接受眼科检查。

1.高度近视通常指屈光度达到-6.00D及以上,且眼轴长度一般超过26毫米。随着近视程度增加,眼球结构会发生变化,导致视网膜、脉络膜等组织受到牵拉或压力影响,进而增加疾病发生的概率。

2.单纯性高度近视虽然与病理性近视不同,但仍有可能引发以下问题:

视网膜脱离:近视眼球变长使视网膜承受更高张力,易出现裂孔和脱离。据统计,高度近视患者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概率约为正常人群的10倍。

黄斑病变:高度近视可导致黄斑区出现裂孔或萎缩性改变,影响中心视力。

白内障:高度近视患者患白内障的年龄可能较早,尤其是核性白内障。

开角型青光眼:研究表明,高度近视人群罹患开角型青光眼的风险显著升高。

3.防治措施包括控制近视发展、关注用眼习惯以及防止眼外伤。例如避免长时间近距离阅读、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并确保光线条件适宜。对于已经确诊高度近视的个体,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以及时发现不良改变。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用眼习惯能够减轻高度近视带来的潜在风险,同时降低病变发生的概率。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