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肛裂
肛裂是4岁儿童大便带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排便时粪便过硬或用力过度,导致肛门皮肤撕裂。通常表现为便后有鲜红色血液附着在粪便表面或厕纸上,且常伴有排便时疼痛。
2.直肠或肛门息肉
息肉是一种良性肿物,可能出现于直肠或肛门部位。当息肉受粪便摩擦时,会导致出血,血液颜色多为鲜红色,有时会混在粪便中但无明显疼痛感。
3.肠道感染
某些细菌或病毒感染,例如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等,可引发肠炎。这类大便带血通常伴有腹泻、黏液、发热或腹痛等症状,大便中的血可能呈暗红色或夹杂黏液。
4.过敏性疾病
牛奶蛋白过敏或其他食物过敏可导致肠壁损伤,引起隐血或少量出血。这种情况可能伴有慢性腹泻、呕吐或体重下降。
5.肠套叠
肠套叠多见于幼儿,是一种急腹症。其特点是突然出现剧烈腹痛,同时可能出现果酱样血便。如果孩子表现出极度哭闹、蜷曲身体等,应高度怀疑此病。
6.其他罕见原因
例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炎症性肠病,或者某些凝血功能障碍的系统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大便带血。
如发现儿童长期或反复出现大便带血,应及时就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如肛门指检、肠镜检查或影像学检查以明确病因并治疗。避免儿童摄入过多干硬食物,注意饮食平衡,多喝水,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可以减少便秘风险,从而预防部分原因导致的大便带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