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溶血性黄疸通常由新生儿溶血病引起,该病最常见于Rh阴性母亲怀有Rh阳性胎儿的情况中。第一次妊娠时,母亲体内通常尚未产生足够的抗体,因此症状可能较轻或不存在。在生产过程中或者流产、输血等情况下,母亲接触到胎儿的红细胞后,可产生抗Rh抗体。这些抗体在第二次妊娠时,会通过胎盘攻击胎儿的红细胞,导致溶血和黄疸。
2.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如果母亲是Rh阴性且之前已经对Rh抗原致敏,第二胎如果是Rh阳性,溶血性黄疸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但具体风险因个体差异而不同,一般认为风险超过50%。
3.ABO血型不合也可能引起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但通常情况较轻,且第一胎也可出现症状。ABO不合对后续怀孕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这种情况下母亲体内的抗体通常是IgM,不易通过胎盘。
采取措施如在分娩后72小时内给母亲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降低下次妊娠时Rh不合导致的溶血性黄疸风险。如果有相关风险,应及早进行产前检查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