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原因与病理机制
劳累时发生的早搏多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过度疲劳、心理压力以及电解质紊乱有关。心肌在疲劳状态下容易受到刺激,导致异常的心脏电活动,引发早搏。
部分个体可能因基础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炎)而对劳累更为敏感,需特别警惕。
2.减轻劳累诱发的早搏方法
休息与恢复: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每天至少6-8小时,以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失衡。
减少心理压力:通过深呼吸、冥想或适当运动缓解焦虑情绪,有助于降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饮食调整:增加富含钾、镁的食物摄入,例如香蕉、坚果和绿叶蔬菜,这些矿物质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心电活动。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
控制劳动强度:避免超负荷工作,合理分配任务。如果必须长时间工作,建议每小时安排5-10分钟小憩,防止身体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3.必要时的医疗介入
药物干预:对于持续发生的早搏,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以降低心脏兴奋性。具体用药方案需根据个人情况决定,切勿自行服用。
排查基础疾病: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监测等检查明确早搏性质,必要时进行心脏彩超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潜在的心血管疾病。
电解质监测:及时纠正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电解质紊乱情况,保持血液中离子的平衡状态。
劳累是可控的诱因之一,当发生早搏时,首要任务是减少心脏的额外负担。如果症状频繁或伴随头晕、胸痛等表现,应尽早就医明确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