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 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平衡训练:在稳定的地面上进行站立训练,逐步过渡到不稳定表面如平衡垫或软垫,以此增强身体对位置变化的感知能力。每日进行2-3次,每次持续15-30分钟。
2.关节运动感知训练:让患者闭上眼睛,通过被动关节活动来感知关节的运动方向和角度。每个关节可进行5-10次练习,每天进行1-2次。
3.姿势调整训练:利用镜子反馈或物理治疗师的指导,让患者练习坐、立、走等基本姿势,增强其对身体姿态的认知。建议每天至少进行20分钟的训练。
4.触觉刺激训练:通过不同材质的物品(如布料、塑料、木材)进行皮肤接触刺激,提高皮肤的信息传递能力。可以每次选择多种材质,每种材质刺激3-5分钟。
5.负重训练:在允许的情况下,逐渐增加四肢的负重练习,促进肌肉力量和本体感觉的恢复。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重量和次数,一般为每周3次。
6.虚拟现实训练: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提供视觉和听觉刺激,帮助大脑重建对空间和动作的感知。视设备情况,每次训练时间可为15-30分钟。
坚持科学的本体感觉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姿势控制和运动协调性,最终提高生活质量。在进行这些训练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反应,确保安全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