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 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根本原因是尿酸过高导致晶体沉积在关节等部位,引发剧烈炎症反应。如果每年痛风发作多次,可能表明尿酸水平长期处于高位或波动较大,未能得到充分控制。
2.痛风的急性发作通常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及功能受限,多发生在夜间或清晨。根据研究,大约70%的急性发作累及足部关节,尤其是第一跖趾关节。在未进行干预的情况下,约60%的患者会在一年内复发。
3.长期未能有效控制尿酸水平不仅导致痛风反复发作,还可能导致痛风石形成、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以及肾脏相关并发症(如尿路结石、痛风性肾病)。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也存在关联。
4.痛风发作频率通常可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措施降低。药物包括降低尿酸生成药物(如别嘌醇)和促进尿酸排泄药物(如苯溴马隆)。生活方式干预方面,避免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酒精)、保持适量运动、维持健康体重是重要环节。
5.疾病管理的目标是将尿酸水平维持在360μmol/L以下,对于有痛风石或严重痛风病史者则推荐控制在300μmol/L以下。
每年痛风发作数次提示需尽快评估尿酸水平和治疗方案是否合理。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绝大多数患者可显著减少发作次数并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