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 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全身状况评估
完成详细病史采集,包括既往疾病、家族病史及药物过敏情况。
体格检查以了解患者一般状态,如营养状况、体重变化、有无贫血或黄疸表现。
实验室检查:常规血液学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检测、电解质水平评估,判断是否有代谢异常。
2.影像学检查
胃镜检查: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侵袭深度,并获取组织活检结果以明确诊断。
腹部增强CT或磁共振成像:评估肿瘤局部浸润情况及淋巴结转移可能,同时排查远处脏器(如肝脏、肺部)是否已有转移。
PET-CT检查:必要时用于进一步筛查隐匿性远处转移。
3.营养支持评估
营养风险筛查:通过测量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等指标,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
必要时给予术前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以提高术后恢复能力。
4.心肺功能评估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认心脏功能是否适合接受麻醉和手术。
肺功能测试:尤其对于吸烟患者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需评估肺功能储备能力。
5.术前治疗干预
新辅助化疗:部分病例可考虑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以缩小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
胃肠减压:对于梗阻严重者术前可能需要短期放置鼻胃管减轻症状。
6.术前心理准备
建立合理的心理预期: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手术目的、潜在并发症及预后。
减轻焦虑:适当使用抗焦虑药物或咨询心理医生帮助调整情绪。
7.感染及其他并发症防范
牙齿清洁和口腔护理,减少术后感染风险。
若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应遵医嘱进行相应治疗。
矫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等问题,为手术提供更好的生理条件。
手术前的这些准备工作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改善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并为术后的康复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