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 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息肉的性质和风险:
息肉可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如腺瘤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和锯齿状息肉被认为有较高的恶变倾向。研究表明,约5%-10%的腺瘤性息肉如果未处理,可能在10-15年内演变为结肠癌。
息肉的大小也影响其癌变风险。直径≥1厘米的腺瘤性息肉,其恶变率明显高于小于1厘米的息肉。
息肉的数量也是重要指标,多发性息肉患者未来患癌可能性高于单个息肉者。
2.息肉切除的完整性:
如果息肉切除不彻底,残留部分可能继续生长并恶变。
切除过程中,病理检查可能发现息肉已存在早期癌变,但由于局限性或技术问题,癌变细胞未完全清除。
3.复发与新发息肉:
切除息肉后,消化道内可能再次形成新的息肉,尤其是在持续存在致癌因素(如高脂低纤维饮食、吸烟、饮酒等)的情况下。
数据显示,有息肉病史的人在10年内再次发生息肉的几率超过30%。
4.个体遗传及慢性疾病影响:
家族遗传因素,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Lynch综合征,会显著增加结肠癌的患病风险,即使切除息肉之后,这些基因突变仍会继续导致新的息肉甚至癌症的形成。
某些慢性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也会增加癌变的基础风险。
5.定期筛查不足:
息肉切除后,若未按照医生建议进行定期肠镜检查,一旦出现新的异常病变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延误诊断和治疗。
息肉切除能有效降低结肠癌的发生风险,但不能完全避免。术后应严格遵循医学建议,定期复查肠镜,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进一步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