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优点
有效快速缓解便秘:小儿便秘时,灌肠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并软化粪便,一般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排便。
药物吸收效率高:某些需要经直肠给药的药物,如发热时的退烧栓,能够通过灌肠途径迅速被局部吸收,避免胃肠道对药物的破坏。
适用于吞咽困难的患儿:灌肠可以替代口服药物,尤其是对于不能吞咽药片的儿童。
操作相对简单:在专业指导下,灌肠所需的器械和步骤较简单,医疗人员或经过培训的家长都可以进行操作。
2.弊端与可能风险
刺激肠道黏膜:频繁灌肠可能引起肠道黏膜的机械性损伤或炎症,使患儿不适,甚至导致出血。
依赖性问题:长期依靠灌肠解决便秘,会降低肠道的自然蠕动能力,导致功能性便秘的加重。
感染风险:如果灌肠器具消毒不充分或操作不当,可能增加直肠及周围组织细菌感染的风险。
电解质紊乱:个别情况下,频繁灌肠可能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尤其是使用含磷酸盐或者其他特殊配方溶液时。
心理影响:部分年龄较大的儿童可能对灌肠产生恐惧或抗拒心理,从而增加医患沟通的难度。
3.注意事项
灌肠应严格按照医生建议操作,不可擅自增强药液浓度或频率。
对于慢性便秘的儿童,建议结合饮食调整、适度运动等方法改善,而非长期单纯依赖灌肠。
每次操作前应确保灌肠设备完全清洁,并检查液体温度是否适宜,以免对患儿造成额外刺激。
合理应用灌肠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某些急性症状,但需权衡利弊并谨慎操作,避免不必要或过度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