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琼 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内分泌科
1.身体适应:当人们长期处于低热量饮食状态时,身体会调整新陈代谢率以适应较少的能量摄入。胰岛素、瘦素和其他与饥饿相关的激素水平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饥饿感的强度和频率。研究表明,人体在适应新的饮食模式后,饥饿反应可能变得不那么强烈。
2.心理适应:习惯饥饿感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变化,也包括心理上的适应。长期的饮食约束可能导致个人对饥饿的耐受性提高,甚至将轻微的饥饿感视为正常状态。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以及对饮食目标的坚定信念也帮助个体更好地忍受饥饿。
3.行为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可能会发展出一系列应对饥饿感的行为。例如,通过增加饮水量或选择低热量但高纤维的食物来缓解饥饿,这些方法有助于减少饥饿带来的不适感。
虽然习惯饥饿感是可能的,但重要的是确保减肥过程中的营养均衡,以避免营养不良和健康问题。长期忍受饥饿可能影响身体机能,应注意合理规划饮食和进行适度的身体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