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 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临床表现:
约90%的大肠脂肪瘤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内镜检查中偶然发现。
部分患者会出现间歇性腹痛,占总病例的10%-20%。
若脂肪瘤表面发生糜烂或溃疡,可导致便血,这在有出血症状的患者中占比约5%。
在较大的脂肪瘤(直径超过4厘米)中,有可能因压迫肠腔导致肠梗阻,出现排便困难或腹胀症状。
2.检查方法:
肠镜是发现大肠脂肪瘤最常用的手段,其特点是病变呈黄色、柔软,边界清晰。
CT检查可显示肿瘤为低密度脂肪组织,密度值一般为-50至-150HU。
超声内镜能更清楚地观察脂肪瘤来源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特征为均匀低回声。
3.病理学特征:
大肠脂肪瘤主要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病理切片下可见薄纤维隔分隔脂肪细胞,细胞核小且位于边缘。
通常不发生恶变,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伴随局部炎症或溃疡形成。
4.治疗方式:
无症状或小型脂肪瘤通常无需治疗,只需定期监测。
对于症状明显或直径大于2厘米的脂肪瘤,建议通过内镜下切除,操作安全且并发症少。
如果脂肪瘤造成肠梗阻或怀疑其有恶变倾向,则考虑外科手术切除。
大肠脂肪瘤总体上预后良好,但应注意区分其与其他肠道肿瘤的差异。如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