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生理因素:
青少年的生物钟常出现变化,导致晚睡晚起,这种现象被称为生理性晚睡综合征。
快速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更多的休息来支撑身体和大脑的发展。
睡眠中枢和相关激素,如褪黑素的分泌时间后移,使得晚上的困意来得较晚。
2.心理因素:
学业压力:学业任务增加,导致夜间学习时间延长,减少了睡眠时间。
心理压力和焦虑:青春期心理波动较大,可能导致入睡困难或睡眠质量差。
3.环境因素:
电子设备使用:过度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影响入睡及睡眠质量。
不良的作息习惯:长期熬夜、缺乏规律的作息,会导致白天嗜睡。
适当调整生活方式可以改善睡眠状况,如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减少电子设备使用,以及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青少年应注意平衡学业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