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肠道功能紊乱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可能出现排便不尽感或频繁想要排便,但并无真正的大便量增加。部分患者还伴有腹胀或腹痛,容易受精神压力影响。
直肠敏感亢进:直肠对刺激的敏感性增强,导致少量粪便甚至气体都会引发排便反射,出现假性便意。
2.盆底相关疾病
盆底肌功能障碍:如盆底肌张力过高或不协调,可能使人产生排便困难或总有便意的错觉。
直肠内套叠或直肠前突:这种情况会造成排便不完全的感觉,从而诱发频繁的便意。
3.炎症或感染
直肠炎:由感染、炎性肠病或放射治疗引起的直肠黏膜炎症,可导致持续的便意。
痔疮或肛裂:虽然大便正常,但局部的不适和疼痛也可能产生虚假的排便感。
4.心理或神经因素
焦虑或压力:长期心理压力可能促使肠道功能异常,形成排便习惯改变。
神经系统疾病: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糖尿病导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也可能出现排便异常的主观感受。
5.其他可能
饮食因素:纤维素摄入过多或饮水不足可能引起肠内容物的运动加快,造成轻微的不适感。
药物作用:某些药物,如泻药或抗抑郁药,会干扰正常的肠道蠕动,导致类似症状。
若症状持续存在且影响生活质量,应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直肠指检、肠镜检查或影像学评估,以明确具体病因。同时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减轻精神压力,并注意膳食结构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