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是否含有致癌物质

郭仁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海鲜本身并不直接含有致癌物质,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因环境污染、加工方式或烹饪方法而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如重金属、多环芳烃和亚硝胺等。合理选择与科学食用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潜在风险。

1.环境污染:某些海鲜可能因生活在被污染的水域中而累积重金属或有害物质。例如,汞常见于鲨鱼、剑鱼、金枪鱼等大型鱼类中,高浓度汞摄入可能增加健康风险。部分贝类容易富集环境中的多氯联苯和二恶英,这些物质具有潜在的致癌性。

2.食品加工:一些加工过的海鲜产品(如腌制、烟熏、干制海产食品)可能产生亚硝基化合物,这类化学物质已被研究证明与某些类型的癌症有关。比如,在盐腌鱼中可能会形成亚硝胺,而这种化合物属于致癌物。

3.烹饪方式:高温油炸、炭烤或煎炸海鲜时可能引发致癌物生成,例如多环芳烃或杂环胺。这些化学物质是在食物表面因蛋白质和脂肪受高温分解后产生的,因此建议尽量避免过度加热。

4.自然毒素:某些种类的海鲜可能天然携带生物毒素,比如部分贝类可能含麻痹性贝毒或腹泻性贝毒。这些毒素虽然与癌症无关,但长期食用含毒素的海鲜可能对肝脏等器官造成慢性损伤,从而间接影响身体健康。

5.微塑料残留:近年来,由于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一些海鲜体内可能残留微塑料及其吸附的有害污染物。目前关于微塑料的具体致癌机制还在研究中,但长期暴露于这类物质可能存在潜在风险。

食材的清洁度、来源、食用频率以及烹饪方式是决定海鲜健康与否的重要因素。适量摄入海鲜,并选择新鲜、安全的品种,有助于平衡营养需求与健康风险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