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出汗时要避免处于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中。室温建议维持在20-24℃,湿度控制在40%-60%,以免加重寒战或引起不适。
2.及时更换湿透衣物
当衣物被汗液浸湿,会加速散热,容易导致受凉。应尽快更换干燥、透气性好的衣物,同时注意擦干皮肤以减少汗液残留。
3.补充足够液体
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可通过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清淡的汤类进行补充。成人每日液体摄入量可维持在1500-2000毫升,根据出汗量适当增加。
4.避免强行降温
出汗时切忌使用冷水擦拭或吹冷风,因为此举可能引起毛孔突然收缩,导致“闭汗”,从而加重体温调节紊乱。
5.适当休息并观察体征
出汗后需多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若伴随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应警惕是否存在低血糖或脱水问题,必要时就医检查。
6.关注感冒症状变化
如果出汗后体温明显下降且自觉舒适,可能预示病情正在恢复。但若持续高热、大汗淋漓且无缓解迹象,则可能提示其他潜在疾病,如感染未控制或其他系统问题。
根据以上措施进行处理,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减轻不适。但如果感冒症状长期未改善、出汗异常严重或伴有其他危急表现,应及时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避免延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