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 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肠易激综合征:这是导致便不净感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该疾病与肠道的敏感性增加及运动紊乱有关,可能伴随腹痛、腹胀等症状。研究表明,约10%-20%的成年人会受到此病影响。
2.直肠或肛门疾病:如痔疮或肛裂,这类病变可能使排便后感到肛门区域不适,从而产生便不净的错觉。直肠炎或直肠内存在息肉,也可能影响局部排便感。
3.慢性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这些疾病的患者可能出现频繁便意,但每次排便量较少,并伴随黏液便或血便。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每10万人中约有200-300人受此类疾病困扰。
4.直肠脱垂或盆底肌功能障碍:盆底肌无力可能导致粪便残留。尤其是女性,妊娠和分娩后盆底肌损伤更为多见。
5.精神心理因素:焦虑和压力可能加重肠道的不适感。研究发现,约40%-60%患肠道功能紊乱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6.饮食不足或不规律: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会导致粪便不成形,容易出现排便不尽感。建议每日摄入25-35克膳食纤维,以促进正常排便。
若持续出现以上情况,应及时进行肛肠检查和肠镜筛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同时,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增加运动量,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如果症状长期未缓解,还需关注心理健康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