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后如何进行功能康复训练

陈中璞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肌梗死后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是心脏健康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循序渐进的运动和生活方式调整,帮助患者恢复体能、改善心功能并降低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1.初步评估和计划:在开始任何康复计划之前,需由专业医师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以了解心脏功能现状,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2.运动训练:运动康复是核心部分,一般包括有氧运动和抗阻力训练。

有氧运动通常建议每周5次,每次30-60分钟。常见形式包括步行、骑自行车和游泳。运动强度应为中等水平,即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50%-70%。

抗阻力训练可增加肌肉力量,每周进行2-3次,每次20-30分钟。采用轻量重量器械或弹力带进行。

3.呼吸练习:通过深呼吸和腹式呼吸练习,提高肺部容量与氧气供给效率。这些练习每日可进行多次,特别是在运动前后,可以帮助放松心情和稳定心率。

4.心理支持:心肌梗死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情绪,因此心理支持也是康复重要部分。参加心理咨询或加入心脏康复支持小组,有助于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5.饮食调整:健康饮食可以辅助心脏康复。鼓励摄入富含纤维的蔬果及全谷物,限制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钠的摄取。每日盐摄入量不应超过6克。

6.定期监测:持续监测心率、血压和血糖水平,遵医嘱使用药物并定期复查,以确保康复进程的安全和有效。

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心肌梗死患者恢复良好生活状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康复过程中需注意逐步增加运动量并保持耐心,随时观察自身变化,如出现胸痛、严重疲劳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理状态,对长期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