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息肉后再生并可能患上肠癌的原因是什么

2025-06-06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燕文 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切除息肉后可能再生,并存在患上肠癌的风险,主要与息肉的性质、个体因素以及遗传背景等多种原因相关,不同的息肉类型和患者的健康状况决定了这种风险的高低。

1.息肉的性质:

(1)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类息肉,具有恶变潜能,其中约70%的大肠癌由这种类型的息肉发展而来。大小超过1厘米的腺瘤性息肉,其恶变率可达10%-20%。

(2)锯齿状息肉也可能发展为肠癌,尤其是位于近端结肠的大型锯齿状息肉,风险较高。与单纯性炎症性息肉或错构瘤相比,这些类型更需要重视。

2.息肉的复发性:

息肉切除后,即使手术彻底清除,消化道内的环境并未改变,例如慢性炎症刺激、肠道菌群失调、高脂低纤饮食等。这些因素会导致新的息肉生成,复发率在3年内约为20%-30%。

3.遗传和家族史: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会显著增加息肉复发和恶变的概率。这类人群即使早期切除,也可能出现更多的新发息肉,最终演变为肠癌的风险明显增高。

4.未充分随访和监测:

息肉切除后若未进行定期肠镜检查,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复发性息肉或新生长的病变组织,这将延误治疗,增加癌变的可能性。建议根据息肉性质和患者状况,每3-5年进行一次肠镜随访。

5.生活方式和环境:

长期吸烟、饮酒、高脂肪摄入或超重都会增加息肉的复发和癌变风险。缺乏膳食纤维、水果、蔬菜等食物,也会损害肠道健康。

息肉的再生和癌变风险可以通过早期发现、规范治疗以及改善生活方式有效降低。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