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营养摄入不足:饮食不规律往往导致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素。尤其是当进食频次过低时,体内能量储备耗尽,可能会引起低血糖,这会导致血压下降。缺乏重要的营养素如铁、维生素B12和叶酸,会影响红细胞生成,引发贫血,从而造成低血压。
2.脱水:饮食不规律常伴随液体摄入不足。如果长时间未能适量补充水分,体内血容量会减少,导致血压下降。脱水不仅仅来源于喝水少,也可能因为饮食中含水量较高的食品摄入减少。
3.电解质失衡:钠、钾、钙等电解质在体内平衡对于维持正常血压至关重要。饮食不规律容易导致这些电解质摄入不均衡,特别是钠的摄入减少,因为钠是帮助维持血压的关键元素。电解质失衡会直接影响心脏功能和血管紧张度,进而导致血压下降。
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并确保营养全面均衡,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同时,应注意饮水量和避免电解质失衡,以防止由此引发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