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高血压引发的功能性障碍

陈中璞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引发的功能性障碍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控制、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监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降低血压水平,改善症状,并预防并发症。

1.药物治疗:抗高血压药物是控制血压的主要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帮助降低血压,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有研究表明,在中老年患者中,系统使用降压药可使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约20-30%。

2.生活方式调整:

控制饮食:减少盐分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摄盐量应少于5克。

增加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或慢跑,可帮助降低血压。

控制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减重有助于降低血压,每减少一公斤体重,收缩压可平均下降约1mmHg。

限制酒精摄入:过量饮酒会增加血压,应限制在男性每天不超过两份酒精,女性不超过一份。

3.定期监测:定期监测血压变化,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建议高血压患者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血压测量,并记录结果以便与医生交流。

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措施的共同作用,可以有效地管理高血压及其引发的功能性障碍,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改善生活质量。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个体化方案,并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