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 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胃肠道功能尚未恢复
复食早期,经历长期禁食或饮食不规律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通常较弱。如果此时突然摄入大量高热量、油腻或纤维含量较低的食物,会给消化系统增加负担,容易引起腹泻。
2.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刺激
高脂肪食物需要胆汁充分参与消化,但短时间内过多摄入可能超过胆汁分泌能力,导致脂肪无法完全被吸收,从而引发油性腹泻。高糖分食物容易进入肠道后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也可能导致稀便或腹泻。
3.肠道菌群失衡
暴食高热量食物可能改变肠道菌群的稳定性。一些细菌利用未完全消化的食物进行发酵,产生气体和酸性物质,从而刺激肠道蠕动增强,出现腹泻症状。
4.进食量过大
短时间内暴饮暴食不仅会扩张胃壁,还容易加快胃排空速率,大量未消化的食糜迅速进入小肠甚至大肠,对肠黏膜造成刺激,直接导致排便异常。
适应复食阶段时,应遵循少量多餐、由流质向半固态再到固态逐步过渡,避免突然摄入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若因暴食出现腹泻并伴有脱水、乏力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