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 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休息与局部处置
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增加受伤部位的负担。
可以使用冰袋冷敷扭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有助于缓解局部肿胀和疼痛。但需注意,痛风急性期不建议冷敷,因为低温可能进一步促进尿酸结晶形成。
扭伤部位可以通过抬高患肢来减轻肿胀。
2.药物干预
非甾体抗炎药可用于缓解扭伤引起的炎症和疼痛,同时对急性痛风发作也有帮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宜长期服用。
若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可考虑使用降尿酸药物,例如别嘌醇或非布司他,但需在急性发作期过后开始,以免加重病情。
利用秋水仙碱在痛风急性发作时控制症状,但需遵医嘱调整剂量以减少副作用。
3.饮食调整
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包括动物内脏、浓肉汤、海鲜等,以降低尿酸生成。
增加低嘌呤饮食,例如蔬菜、水果和低脂乳制品。樱桃、柠檬等水果还能帮助降低血尿酸水平。
保持每日足够的水分摄入(一般建议2000-3000毫升),促进尿酸排泄。可以饮用偏碱性矿泉水来帮助维持尿液pH值。
4.监测尿酸与慢病管理
痛风患者应定期检测尿酸水平,推荐将尿酸控制在360μmol/L以下。
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应同步管理相关指标,避免代谢紊乱导致尿酸异常波动。
5.功能锻炼与康复
待扭伤部位炎症反应逐渐缓解后,可以适度进行关节活动练习,避免长时间固定导致僵硬。
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负重训练,以防诱发痛风发作。
尽早采取上述措施不仅能有效缓解受伤部位的不适,还能减少高尿酸带来的额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