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导致身体各个器官无法获得氧气和营养。长时间的心脏骤停会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根据医学研究,心脏骤停后如果在4-6分钟内不能恢复心跳,大脑将开始受到损害。在超过10分钟没有恢复的情况下,永久性脑损伤和死亡的可能性极高。
2.临床上,对于心脏骤停超过30小时的患者,如果心跳仍未恢复并且出现脑功能丧失的迹象,医疗团队通常会评估继续进行高级生命支持的必要性。这种评估包括对脑电图、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临床观察的综合判断。
3.在多数情况下,出现心脏骤停30小时后,若没有出现自发循环的恢复,医院会建议家属就结束治疗或转入姑息治疗进行讨论。此时应重视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与感受,充分沟通,提供精神和情感上的支持。
心脏骤停后若超过30小时没有有效复苏,通常生存几率极低,治疗重心多为伦理问题和家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