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脱水或纤维摄入不足:人体需要足够的水分和膳食纤维以维持正常排便。如果饮水不足或纤维摄入量较低,粪便可能会变得较硬,从而在通过肠道时形成凹槽。这种情况下,建议增加水分摄入至每日约2升,并保证每日摄入25-35克膳食纤维。
2.肠道蠕动不均:肠道的蠕动可以影响粪便的形状。在某些情况下,肠道蠕动不均匀可能导致粪便部分区域受到更多压力,从而形成凹槽。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适当运动可以帮助维持健康的肠道蠕动。
3.肠道内存在阻塞物:偶尔的便秘或肠内容物积聚可能导致粪便形状改变。如反复出现可考虑是否存在潜在的肠道问题,例如肠息肉或狭窄。
4.其他健康问题:某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或炎症性肠病,也可能影响粪便形状。如果大便形状变化持续且伴有如腹痛、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注意到大便形状偶尔变化不必过于担心,若无其他不适,大多与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若出现持续变化或者伴随其他症状,建议进行专业医疗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