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 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生理因素:身体对饥饿感的调节涉及多个激素,其中包括瘦蛋白和胰岛素等。这些激素负责向大脑传递饱足感和饥饿感。当这些激素的水平不稳定时,可能出现吃了仍然感觉饿的情况。如果进食的食物缺乏足够的营养,尤其是蛋白质和纤维素,可能导致饱腹感不足。
2.心理因素:压力、焦虑和情绪波动可能会影响饥饿感。研究表明,情绪饮食常与持续的饥饿感相关,因为人在情绪紧张时可能会误将这种状态理解为饥饿。
3.饮食习惯:进食过快或没有关注食物的质量可能造成持续的饥饿感。当快速进食时,大脑和胃之间的信号传递可能不及时,使得饱腹感滞后出现。过度加工食品中含有高糖分和低纤维成分,容易让人短时间内又觉得饿。
这种现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适当调整饮食结构、进食速度以及关注心理健康可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