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汗液成分:人体汗液除了99%的水分外,还含有少量的盐分、电解质(如钠离子、钾离子)、尿素、乳酸及其他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在汗液蒸发过程中可能会留下固体残留物,与皮肤表面的物质混合后产生粘稠或颗粒状物质。
2.皮肤角质层脱落:皮肤表面存在一层角质,角质细胞随着时间会自然脱落。当大量出汗时,汗液可能软化角质层,使其剥离并与汗液混合,从而产生“泥”。这种情况常发生在较长时间没有清洁皮肤或皮肤较干燥的人群中。
3.外界环境因素: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物和污染物可能黏附在潮湿的皮肤上。出汗时,这些外界物质更容易混入到汗液中,与流出的汗液和皮脂结合,形成类似泥状的物质。
4.皮脂腺分泌:皮肤上的油脂与汗液结合也可能是原因之一。皮脂腺分泌的油性物质在汗液充分湿润的情况下,会变得更加粘稠,与外来杂质或角质细胞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泥状物。
5.洗护习惯:如果洗护不当或不够频繁,汗液中所含的盐分和代谢废物可能在皮肤表面积聚,加上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叠加形成“起泥”现象。
此现象通常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但可能是皮肤清洁不彻底或代谢异常的信号,尤其是伴随皮肤刺激或不适时,建议注意日常卫生。如果长期出现且无法缓解,应考虑是否存在内分泌失调或皮肤屏障功能减弱的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