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琼 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内分泌科
1.饥饿感的生理机制:饥饿感受到下丘脑控制,受多种激素影响。例如,胃分泌的饥饿激素会刺激食欲,而脂肪组织分泌的瘦素会抑制食欲。当血糖水平下降或者身体能量储备不足时,饥饿信号可能加剧,但这并不一定与代谢率的变化相关。
2.基础代谢率的决定因素:基础代谢率的高低主要受到年龄、性别、体重、肌肉比例、遗传等因素的影响。例如,肌肉含量较高的人群其基础代谢率会显著提升,但这种改变需要长期的体质构建,并非短时饥饿感能够反映。
3.饥饿感与饮食行为:饥饿感的增强可能更多地与饮食模式有关。例如,长时间未进食或摄入过少的热量,会导致身体发出更强烈的饥饿信号,但此时基础代谢率可能反而降低,因为身体会进入“节能模式”以应对热量减少的情况。
4.特殊情况下的强关联: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例如剧烈运动后,人体为了补充消耗的能量可能会同时表现为饥饿感增强和暂时新陈代谢加快。不过,这种现象属于短期的代谢变化,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基础代谢率的升高。
饥饿感是身体能量需求的一种信号,但解读它背后的成因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与基础代谢率的变化不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