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 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胃肠道问题: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可能导致胃部不适和食欲减退。胃炎的发生率在一般人群中约为10-20%,而胃溃疡的发生率则为5-10%。
2.感染:例如病毒性胃肠炎、细菌感染等可导致短期内食欲下降。全球每年约有10亿病例的急性胃肠炎,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这些都会影响进食欲望。
3.慢性疾病:如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会改变机体代谢,并且某些慢性疾病如癌症也与长期食欲不振相关。在欧美国家,约有8%的人口患有慢性肝病,而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10%左右。
4.药物影响:某些药物会有副作用,如抗生素、止痛药以及化疗药物,都可能导致食欲下降。据统计,使用抗生素期间大约25%的患者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厌食现象。
5.心理因素:抑郁症、焦虑症及其他心理障碍对食欲有显著影响。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大约5%的成年人罹患抑郁症,焦虑症的终生患病率则高达30%。
6.神经性厌食:这是一种严重的饮食障碍,常见于青少年,特别是女性,其特征是极度害怕体重增加并强烈控制饮食。发病率在青少年女性中大约为0.3-1%。
食欲减退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如果持续存在或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建议就医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