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生理性原因
饮水不足:尿液中水分减少,排放的代谢废物浓度升高,导致颜色偏黄。
饮食影响:摄入过多富含色素的食物(如胡萝卜、甜菜)或某些药物(如维生素B族)会使尿液颜色加深。
2.感染性疾病
泌尿系感染:如膀胱炎或尿道炎,患者尿液中常混有脓细胞和细菌,导致尿液浑浊,可能还伴有异味和排尿不适。
肾盂肾炎:急性感染时尿液可呈现明显的浑浊,同时可能伴有发热、腰痛等其他症状。
3.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结石可能在移动过程中引起黏膜损伤,出现微量血尿,使尿液看起来颜色较深且浑浊。
4.代谢异常
高尿酸血症:尿液中尿酸盐含量增加,形成沉淀,导致尿液混浊。
糖尿病:尿中可能含有较高的葡萄糖或酮体,这是不正常的代谢产物,可能影响尿液的外观。
5.肝胆疾病
当患有肝炎或胆管阻塞时,尿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会导致尿液呈现深黄色。同时,浑浊可能与尿液中的异常蛋白质成分有关。
6.女性特殊原因
阴道分泌物污染:女性若尿液中混入部分阴道分泌物,可导致暂时性的尿液浑浊。
出现小便颜色偏黄且浑浊时,可以先通过增加饮水观察是否改善。如果持续存在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并接受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