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手术入路:通过皮肤小切口(通常在股静脉或颈静脉),将导管插入静脉系统。这个切口一般只有几毫米,因此创伤很小。
2.导管导航与定位:导管通过血管系统被引导到心脏内部。在此过程中,会使用荧光造影、三维电解剖标测等技术帮助精确定位导管位置,以确保导管准确抵达需要消融的心肌部位。
3.消融过程:一旦导管被正确定位后,通过导管末端释放射频能量,产生热效应。热量会精确地破坏引起异常心律的心肌组织,从而防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
4.监测与调整:在消融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测心电图和其他参数,以确保消融的效果和安全性。如果有必要,可以立即调整导管位置或重新标测病灶。
5.术后处理:导管撤出后,只需对穿刺点进行简单压迫止血和局部包扎。通常情况下,患者可以在术后24小时内恢复正常活动,住院时间也相对较短。
这种微创方式减少了传统手术所需的开胸或大切口带来的风险,并且由于创伤小、恢复快,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更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