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钟爱 主任医师
南京市中医院 老年科
1.症状表现:
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腹痛、恶心、呕吐、腹胀、食欲减退等。大多数情况下,症状较轻,通常无明显血便。
肠套叠则以突然发作的阵发性剧烈腹痛为特征,患儿哭闹不安,可能伴随胆汁样呕吐、果酱样血便(黏液及血液混合的便),或触摸腹部时出现可移动的包块。
2.发病原因:
消化不良常与饮食不当、喂养方式不合理或胃肠功能紊乱有关。例如频繁进食高脂肪、高糖食物可能诱发症状。
肠套叠是一种机械性肠梗阻,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常因肠道蠕动异常导致部分肠段套入另一肠段内。具体病因可能包括病毒感染或淋巴组织增生。
3.疾病进程:
消化不良通常较为缓慢,症状逐渐出现并可能逐渐缓解,少数情况下持续存在但不会迅速恶化。
肠套叠发展迅速,一旦延误治疗可能引发肠缺血坏死或穿孔等严重后果。
4.辅助检查:
对于怀疑消化不良,可通过超声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结合粪便检测观察有无感染或消化吸收障碍。
肠套叠诊断通常依靠腹部超声,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同心圆”或“靶环”结构。X线造影和CT扫描也可提供辅助依据。
5.治疗方式:
消化不良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来改善症状,必要时使用助消化药物。
肠套叠治疗需尽快进行,比如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干预,以解除肠梗阻。
明确区分这两种疾病对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一旦出现剧烈腹痛或果酱样血便,应及时就医以防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