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冬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结直肠外科
1.便秘
长期便秘会导致粪便堆积在直肠下段,对肛周产生压迫感,引起胀痛和排便不畅的感觉。饮食中纤维摄入不足、水分缺乏以及运动减少都可能诱发便秘。
2.痔疮
内痔或外痔在急性发作时可能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并影响正常的排便过程,严重时还可出现便血或嵌顿症状。
3.肛裂
肛裂常因硬便擦伤肛管皮肤所致,其主要表现是排便时剧烈疼痛,排便后持续胀痛感,患者容易误以为是“排不出来”。
4.直肠炎症或感染
直肠黏膜受到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可能导致黏膜充血、水肿,从而引起肛门胀痛及便意频繁,但往往难以顺利排便。
5.盆底肌功能障碍
如直肠前突、耻骨直肠肌过度收缩等,可导致排便动力不足,患者会有便意但无法完全排便,同时可能伴有持续的局部不适感。
6.其他疾病
直肠癌、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等也可能引起类似症状,需警惕是否有大便形状改变、腺体分泌物异常等伴随表现。
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尽早就医,通过肛门指诊、肠镜检查等明确诊断。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的摄入,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久坐及长时间屏气用力排便等行为,以减轻症状并预防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