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了解抗血凝药物的作用:抗血凝药物主要用于降低血液凝固的风险,预防心脏病发作、中风以及其他由于血栓形成导致的问题。这类药物包括华法林、阿司匹林、利伐沙班等,通常通过减缓血液中的纤维蛋白或抑制血小板聚集来实现。
2.监测血压变化:服用抗血凝药物后出现低血压,这可能与药物引起的体内循环变化有关。建议定期监测血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正常成人的收缩压应为90-120毫米汞柱,而舒张压应为60-80毫米汞柱。如果血压显著低于这些标准,应咨询医师以确定是否继续服用该药物。
3.评估其他健康因素:低血压可能与其他健康问题相关,例如缺乏营养、电解质失衡或过度脱水等。在服用抗血凝药物期间,确保饮食均衡,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定期进行体检以排除其他潜在健康问题。
4.调整治疗方案:若低血压持续存在且影响日常生活,应与医师讨论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类型。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配合其他治疗形式,如使用支持性药物来稳定血压。
5.血栓形成的监控:虽然担心血栓形成,仍需遵循医师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或CT扫描来监测是否有血栓风险增加的迹象。
关注身体对药物的反应及其副作用,结合专业建议有效管理健康状态是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