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饮食因素:饮食中含有大量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如豆类、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卷心菜)、洋葱等,可能导致肠道生成过多气体。同时,高纤维食物可以增加肠蠕动导致大便变稀。
2.肠易激综合征:这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常表现为腹痛、腹泻或便秘,并伴随着排气增加。约10-15%的人群受到影响,而且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此病。
3.感染: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都可能导致急性或慢性的消化道症状,包括腹泻和气体增多。感染性因素通常伴随其他症状,如发热、恶心或呕吐。
4.乳糖不耐受:这是由于身体缺乏乳糖酶分解乳糖而导致的一种常见问题,全球约65%以上的人口在成年后对乳糖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耐受,这会导致胀气和腹泻。
5.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小肠内细菌异常增多可引起营养吸收不良、腹泻和肠胃气体增加,这种情况在相关研究中有10-20%的患者与IBS症状相似。
6.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它们都是慢性炎症性疾病,会导致持续的腹泻、腹痛、体重下降以及排气异常。其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差异显著,在西方国家高达每10万人群中有200-300例。
出现长期排气及大便稀的症状时,应注意观察是否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并考虑到近期饮食、生活习惯的变化。如果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严重,建议尽早咨询医生以获得专业评估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