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评估脱水程度:通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确定脱水的严重程度。临床表现可能包括口渴、皮肤弹性降低、尿量减少等。实验室检查显示低钠血症或低渗透压状态。
2.补充体液:根据脱水程度,合理选择补液方案。通常给予等渗盐水(0.9%氯化钠溶液)以快速扩充血容量。初始阶段可能需要快速输注500-1000毫升,然后根据患者反应调整速度。
3.电解质平衡:在补充体液的同时,须密切监测血浆电解质水平,尤其是钠离子浓度。如果低钠血症明显,可能需要更仔细地调整钠的补充速度,以避免脑桥髓鞘溶解综合征的风险。
4.监测与调整: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电解质水平和酸碱平衡。根据这些指标调整补液方案,确保脱水纠正且不发生过度补液导致的心肺负担。
5.治疗原发病:在进行脱水处理的同时,应积极治疗腹膜炎的病因,如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或在必要时进行手术干预。
及时有效的液体管理对于防止脱水加重和促进康复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