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 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脂肪吸收不良:脂肪吸收不良常见于慢性胰腺炎、胆囊疾病及一些胃肠道疾病。这些疾病会影响消化酶的分泌或胆汁的分泌,从而导致脂肪无法被充分吸收,最终通过大便排出。某些药物也可能干扰脂肪的吸收。
2.饮食因素:高脂肪饮食容易导致粪便含有过多未被消化的脂肪。如果进食大量含有油脂的食物,如肥肉、奶制品等,也可能在大便表面看到油状物。
3.肠道感染:某些肠道感染例如细菌性或者寄生虫性感染,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并导致脂肪无法完全吸收。肠道感染还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4.严重的肝胆疾病:肝胆系统疾病如肝硬化、胆管阻塞等,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胆汁对于脂肪的乳化和吸收至关重要,因此这些疾病也可能导致脂肪吸收不良。
若发现大便长期存在油状物,应尽早就医,进行详细检查,找出具体原因。避免高脂肪饮食,多摄取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