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巨结肠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主要由于结肠的一部分缺乏神经节细胞,导致肠道无法正常蠕动。以下是其特点:
1.病因:巨结肠通常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先天性巨结肠。
2.发病率:这种情况较为罕见,发病率大约是1/5000。
3.症状:患儿通常在出生后不久就会出现症状,包括新生儿时期胎便排出延迟、腹胀、呕吐以及严重便秘等。
4.诊断:通过直肠活检来确认是否存在神经节细胞缺失。
5.治疗:通常需要手术切除无神经节细胞的肠段,并将健康的肠段连接到肛门。
儿童便秘则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问题,与生活方式或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1.病因:通常不是先天性,而是与饮食不当(如纤维摄入不足)、水分摄入不足以及活动量少有关。
2.发病率:相对普遍,影响约5%至30%的儿童。
3.症状:包括排便困难、大便干硬、腹痛以及长时间不排便等。
4.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病史,不需要进行侵入性检查。
5.治疗:通常通过调整饮食、增加液体摄入、适度运动以及必要时使用轻泻剂来缓解症状。
尽管巨结肠和儿童便秘都涉及排便困难,但前者是由于先天性结构异常造成的,常需手术干预;而后者多因饮食和生活方式问题引起,通过非手术方式即可改善。在处理儿童便秘时,应注意区分它与潜在的巨结肠可能性,以便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