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隔食通常与贲门失弛缓症有关。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运动障碍,导致食物在到达胃之前停留在食管中,造成吞咽困难。其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有1到3人,新病例每年约为每10万人中有0.5到1人。这种情况多见于30至60岁的人群,可能出现症状如吞咽困难、胸部不适或烧心感。
2.肠梗阻则是指肠道部分或完全堵塞,妨碍正常蠕动和内容物通过。肠梗阻的发生可以由于机械性原因,如肿瘤、粘连、嵌顿疝等,也可以是功能性的,如麻痹性肠梗阻。其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胀、呕吐和排便停止。肠梗阻较为常见,在住院患者中约占急腹症的20%。
3.隔食主要影响的是食管和胃的连接部位,而肠梗阻可以发生在小肠或大肠的任何一段。隔食导致的是进食后的上腹部不适,而肠梗阻则一般伴有明显的腹痛和恶心呕吐。
4.诊断方面,隔食通常通过食管吞钡造影或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来确诊;肠梗阻则多采用腹部X光、CT扫描或超声检查进行评估。
5.治疗差异也很显著:隔食往往需要通过内镜下扩张、肌切开术或药物来解除食管下端阻力;肠梗阻根据具体原因可能需要手术解除梗阻、鼻胃管减压以及静脉输液等支持治疗。
尽管隔食和肠梗阻都影响消化系统,它们源于不同的病理机制,影响的部位不同,症状及处理方法各异,需要针对各自特点进行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