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 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诊断与评估:
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MRI等,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扩散情况。
进行内镜检查(如结肠镜或胃镜),获取详细的视觉信息并获取活检样本,以确定肿瘤的性质。
2.手术前准备:
进行全面体检,包括血液检查、心电图等,以评估患者整体健康状况。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指导患者在手术前饮食调节,通常需要清肠以减少感染风险。
3.手术过程:
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切除受肿瘤影响的肠段,并将健康的两端重新连接(吻合)。
若无法立即吻合,可能会暂时造口,将肠内容物引流到体外的袋子里,再在适当时候进行二期手术修复。
4.术后恢复:
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术后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功能恢复。
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饮食开始,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定期随访,检查手术效果和肿瘤是否复发。
5.长期管理:
根据病理结果,若肿瘤恶性,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辅助治疗,如化疗或放疗。
调整生活方式,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期体检。
及时发现和治疗肠部肿瘤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