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 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大便鱼腥味常见原因
饮食因素:摄入过多海产品(如鱼类、贝类)可能导致粪便气味异常。这种情况通常在改变饮食后恢复正常。
感染性腹泻:某些细菌感染,如志贺氏菌或沙门氏菌,可导致消化不良和异味排泄物,还可能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
吸收不良综合征:脂肪、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障碍,常表现为恶臭或特别气味的大便,同时可能出现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表现。
2.大肠癌的高危信号
持续性便血:大便表面附着血液或呈暗红色,提示下消化道出血。
慢性腹痛:尤其是隐痛或绞痛,并与排便无明显关系。
排便习惯改变:如长期腹泻、便秘交替发生,或大便变细。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短时间内非故意减轻超过5%的体重。
贫血症状:可能表现为乏力、头晕,特别是缺铁性贫血。
3.诊断和处理建议
基础检查:建议进行粪便常规检测及潜血试验,以排查炎症、寄生虫或微量出血。
影像学检查:可选择肠镜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肠息肉、溃疡或肿瘤。如果肠镜无法完成,CT结肠造影是一种替代方案。
病理活检:怀疑肿瘤时需对取样组织进行病理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癌变。
饮食调整: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果蔬以改善肠道环境。
大便鱼腥味多数情况下无害,但如出现消化道症状或与大肠癌相关的危险信号,应立即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