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优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输注血小板:当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并且伴有出血症状或有出血风险时,通常会考虑进行血小板输注。目标是提高血小板水平,以减少自发性出血的风险。对于特定情况,如出现活跃的出血或计划进行侵入性操作,可能需要更高的血小板目标。
2.监测出血症状:重点关注患者是否出现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体征。如果存在任何出血迹象,应迅速评估其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措施。
3.预防感染:由于白血病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受损,血小板减少时感染风险增加。保持适当的卫生习惯和使用抗菌药物可能是必要的措施,以降低感染机会。
4.调整治疗方案:化疗或其他治疗可能进一步影响血小板生成或加重其减少。在此情况下,与医疗团队讨论调整现有治疗的可能性,以便尽快改善血小板计数。
5.骨髓评估: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骨髓检查,以了解白血病细胞对正常造血功能的影响,并制订后续治疗计划。
维持血小板在安全范围内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出血风险和整体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