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低密度脂蛋白是人体中一种携带胆固醇的脂蛋白,属于“坏胆固醇”,主要作用是将胆固醇运输至全身组织。虽然身体需要一定量的胆固醇来维持细胞膜和激素合成,但过多的LDL可能沉积于血管壁,增加斑块形成的风险。
2.在正常范围内的LDL水平通常不会单独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但如果存在以下情况,即使LDL处于正常范围,也可能加速病变发展:
高血压:长期血压升高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重LDL沉积。
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降低血管弹性,使LDL更容易堆积。
糖尿病:高血糖状态会促进LDL氧化,增加血管内炎症反应。
超重或肥胖:体内脂质代谢异常可能导致胆固醇分布失衡。
家族遗传:某些人群即使LDL偏低,也可能因基因易感性而发生动脉硬化。
3.LDL过高时,其危害性显著增加。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健康人群的LDL水平应低于3.4mmol/L,而对于慢性疾病患者或心血管高危个体,LDL最好控制在2.6mmol/L以下。若持续超出参考值,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将显著上升。
4.动脉硬化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炎症、内皮功能受损以及脂质代谢紊乱等多方面因素。即使LDL处于正常范围,其他因素如高密度脂蛋白过低、甘油三酯升高、生活方式不健康等也可能协同引起斑块形成。
保持健康的饮食结构、适量运动以及定期监测血脂水平是预防动脉硬化的重要手段,同时应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和糖尿病,以全面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