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位置与结构:乙状结肠处于结肠末端,负责储存粪便。长时间停留的粪便会增加局部压力和摩擦,可能导致黏膜损伤,从而引发炎症。其曲折的形态使得内容物输送较慢,也增加了细菌繁殖的机会。
2.血液循环:乙状结肠的血液供应相对丰富,但由于它是血管网络的末端分支,其对缺血的抵抗能力较低。如果血液供应减少或受到干扰,容易导致黏膜缺氧和损伤,引起炎症反应。
3.感染和免疫反应:乙状结肠内含有大量细菌群落,平衡失调时,致病菌繁殖加剧可直接导致炎症。免疫系统在此处活跃,过度的免疫反应也可能引起结肠炎。
4.饮食与生活习惯:高脂肪、低纤维饮食会减缓肠道蠕动,使粪便在乙状结肠长时间滞留,增加炎症风险。缺乏运动等因素同样影响肠道健康。
乙状结肠的特殊生理结构和功能特点使其成为结肠炎的易发部位,应注意合理饮食及生活方式以维护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