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肿瘤位置:
如果肿瘤位于胃或结直肠等消化道腔内,且通过内镜可以完全切除,通常不会涉及人工造口。但若肿瘤靠近直肠末端或括约肌区域,创口较深或者存在局部复杂病变,可能需要临时或长期造口以保护术后愈合。
2.切除范围和深度:
内镜切除一般针对早期的表浅性肿瘤。例如,内镜黏膜下剥离技术可以在不破坏局部解剖结构的情况下切除病灶。如果切除范围较局限并且切缘干净,则无需造口。若切除过程中穿孔、损伤周围组织甚至涉及肠壁全层时,为避免并发症可能需人工造口。
3.术后功能评估:
手术完成后需评估患者患处功能是否完整。如术中无法保证排便功能正常,或肠道狭窄、梗阻不可逆,则可能考虑造口。对于一些需要接受广泛放疗的患者,为减少并发症也可能提前实施造口保护。
4.创面愈合能力:
如果患者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营养不良)或较差的免疫状态,创面愈合能力可能受到影响,因而增加了造口术的必要性。
5.并发症处理:
内镜切除偶尔会导致出血、肠穿孔或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如果这些问题难以通过保守治疗控制,可能需要结合造口术作为解决措施。
人工造口术是一种辅助性的医疗手段,并非内镜切除后的常规步骤。术后监测消化道功能、创面愈合情况以及预防性护理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