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生命终结前为何会出现昏迷的状况

2025-06-09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耿良元 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人在生命终结前出现昏迷的状况通常与身体系统的功能衰竭有关。在这一过程中,多个生理和病理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意识逐渐减退。

1.脑功能衰退:在生命临近终点时,脑部血流量减少,氧气供应不足,导致大脑无法正常运作。脑细胞因缺氧而损伤或死亡,直接影响到意识状态。

2.全身代谢失调:由于器官功能衰竭,体内电解质、酸碱平衡和营养物质水平发生紊乱,这种代谢失调会影响脑功能并导致昏迷。

3.毒素积累:肝脏和肾脏功能下降使得毒素不能有效排出体外。这些毒素包括尿素、氨以及其他代谢废物,它们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可引发意识模糊或昏迷。

4.血糖波动:极低或极高的血糖水平也会导致脑功能不稳定,尤其是在糖尿病患者中,这可能引发昏迷。

5.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损伤:严重感染如败血症或脑炎,以及脑出血等情况,会直接影响脑组织健康,导致患者进入昏迷状态。

昏迷是身体多系统功能严重受损的表现,在生命终结阶段非常常见。它反映了机体已经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与自然死亡过程中的不可避免的变化密切相关。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