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 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血压控制:高血压是导致脑干出血的主要因素,必须积极控制以防止进一步损害。起初推荐使用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或ACE抑制剂。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逐步降低血压至安全水平,减少再出血风险。
2.药物治疗:利用药物控制脑水肿和预防并发症。可能会应用糖皮质激素来减轻炎症和水肿。抗凝剂通常避免使用,以防止血肿扩大。根据病情需要,医生可能选择给予渗透性利尿剂帮助控制颅内压。
3.密切监测:住院期间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神经功能状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病情稳定后,定期随访以评估恢复情况和调整治疗方案。
4.支持性护理:患者需要良好的营养支持及康复训练。物理疗法和职业疗法可以帮助恢复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5.心理支持:脑干出血后的心理压力可能显著,需要心理支持和疏导。与专业心理医生或支持小组交流可有助于应对情绪问题。
严格遵守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对于脑干出血后消肿及恢复至关重要。通过综合治疗和护理,能够有效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同时减少后遗症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