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 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食物分解产生特定气体:摄入高蛋白食物如肉类或乳制品后,在肠道中被细菌分解时会生成硫化氢、氨气等有异味的气体,使粪便气味变得更浓且更酸臭。
2.消化不良:胃酸分泌不足或胰腺酶缺乏可能导致食物未充分分解,进入大肠后细菌作用更加活跃,从而产生更多含硫或挥发性脂肪酸物质,增加臭味。
3.肠道菌群失衡:长期使用抗生素或饮食不规律可能导致肠道益生菌减少、有害菌增多,它们代谢过程中释放的化学物质会使大便气味异常。
4.肠道感染或炎症:某些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感染可能引发肠炎,导致大便中混合未分解的食物残渣和异常气体,加重酸臭现象。
5.特殊疾病因素:例如乳糖不耐受导致乳制品无法被正常消化,而是被肠道细菌快速发酵;或者其他慢性疾病如短肠综合征等,会改变粪便的味道。
排便气味变化通常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但若伴随腹痛、腹泻或粪便性状明显异常,应及时就医。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以及适当补充益生菌有助于改善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