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体位性低血压:早晨起床时,由卧姿到站立的转变可能导致短暂的血压下降。由于重力作用,血液会积聚在下肢,导致心脏回流不足,从而引发低血压。
2.夜间脱水:睡眠期间身体长时间未摄入液体,可能导致轻微脱水状态,使血容量减少,引发早晨低血压现象。当白天补充足够的液体后,血压可能恢复正常。
3.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自主神经系统负责调节血压,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适当地调整心脏和血管的功能,例如糖尿病或帕金森病患者,这种情况更为常见。
4.药物影响:某些降压药、抗抑郁药和利尿剂等可能在清晨产生更明显的效果,导致血压下降。
5.生活习惯:不良的睡眠习惯及饮食可能导致早晨的血压波动,如过度饮酒、吸烟、晚餐过于油腻等。
如经常出现此类现象,应考虑监测并记录血压变化,必要时咨询专业医疗人员进行评估,以排除潜在病理因素。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充分的水分摄入,平衡饮食,确保良好睡眠质量,并在起床时缓慢改变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