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时间因素:心脏骤停发生后的反应时间是决定复苏效果的重要因素。每分钟心肺复苏开始的延迟,存活率会降低约7-10%。快速识别并启动急救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机会。
2.心肺复苏质量:有效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用力、频率和深度适当的按压能够帮助维持血液循环,而人工呼吸则确保氧气供给。
3.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对于某些类型的心律失常,如室颤,除颤是治疗的关键方法。AED在公共场所的普及使得非专业人员也能够迅速采取行动实施除颤,这进一步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4.医疗干预:专业医疗团队提供的高级生命支持,包括药物治疗和持续监测,可以提高心肺复苏后的恢复效果。医院内持续的观察和治疗对于防止再次心脏骤停至关重要。
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改善心律失常导致的心脏骤停后的预后极为重要。心肺复苏是急救的核心步骤之一,虽然无法保证所有情况都能恢复正常,但对提高存活率和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