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病理机制: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组织或器官通过腹壁薄弱处突出,这是由于腹股沟区域肌肉和组织的薄弱所致。主要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类型。
2.流行病学数据:腹股沟疝在男性中更常见,发病率约为27%,而女性约为3%。每年全球有超过2000万例手术用于治疗腹股沟疝。
3.症状表现:包括腹股沟区出现肿块,特别是在站立、咳嗽或进行体力活动时更加明显。肿块可能伴有疼痛或不适感。
4.潜在风险:如果不及时治疗,疝可能会导致嵌顿或绞窄。这种情况下,突出部分可能失去血供,导致坏死,需紧急手术干预。
5.治疗方法:常规治疗为手术修复,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腹腔镜手术。手术后疝复发率较低,成功率高。
腹股沟疝需要注意其潜在并发症,如嵌顿或绞窄。如果出现持续性疼痛或肿块无法回纳,应寻求医疗帮助。早期治疗可以降低风险,提高生活质量。